1. 按季度對比:
2024年Q3香港食肆總收益臨時估計為267億元,按年下跌1.3%,而同期的食肆購貨總額為88億元,按年下跌0.1%。扣除價格變動影響後,食肆總收益以數量計按年下跌3.3%(2024年Q2食肆總收益按年下降4.6%),下降幅度又所收窄。經季節性調整後,與Q2相比,Q3食肆總收益以價值計上升2.0%,整個食肆業似乎讓人看到“一絲曙光”。
2. 按月度數據對比分析:
2024年7月、8月和9月的食肆總收益以價值計分別按年下跌4.2%、2.3%,但在九月出現2.8%的回升;扣除價格變動影響後,以數量計七月、八月和九月分別下跌6.4%、4.3%,九月則錄得1.1%的升幅。
政府發言人亦指出:“2024年第3季食肆總收益的跌幅收窄至1.3%,顯示季內食肆業務表現有所改善,特別是九月份錄得2.8%的按年升幅。”
3. 從食肆類別來看:
中式餐館:
第二季總收益為96.9億(9,692百萬)港元,第三季為96.2億(9,620百萬)港元,環比下降約0.7%。
總體來看,中式餐館的收益呈現輕微下滑,顯示需求仍相對疲軟。
非中式餐館:
第二季總收益為82.7億(8,274百萬)港元,第三季為83.3億(8,333百萬)港元,環比上升約0.7%。
非中式餐館表現略有改善,顯示需求趨於穩定甚至略有回升。
快餐店:
第二季總收益為63.3億(6,335百萬)港元,第三季為63.0億(6,304百萬)港元,環比下降約0.5%。
儘管總收益略微下降,但快餐店的整體需求依然保持強勁(快餐店收益按年度上漲8.5%)。
酒吧:
第二季總收益為3.3億(338百萬)港元,第三季則下降至2.1億(217百萬)港元,環比下降高達35.8%。酒吧的業務在第三季顯著下滑,可能受到了季節性因素或消費者偏好的影響。
雜類飲食場所:
第二季總收益為22.3億(2,230百萬)港元,第三季為22.6億(2,264百萬)港元,環比上升約1.5%。
顯示雜類飲食場所的業務相對穩定,並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增長。
- 中式餐館(酒樓、茶餐廳、海鮮)在2024年第三季相比去年同期和第二季都更弱勢,總收益、價值指數和數量指數都顯示出下降趨勢。原因可能在於市場競爭加劇,消費者消費偏好發生轉變,尤其是本港食客在多元化飲食需求方面的趨勢逐漸明顯。
- 非中式餐館(西餐、日料)則顯示出一定的抗壓性,總收益和價值指數相比第二季略有改善,同比降幅也較小,反映出對多樣化餐飲的需求依然存在。
- 快餐店(連鎖經濟型餐飲業態)在第三季繼續延續穩定增長的趨勢,無論在“價值指數”和“數量指數“上有顯著的同比增長,反映出消費者對快捷餐飲的需求持續增強,這可能與生活方式的變化有關,尤其受現今經濟環境影響,以及食客對便捷、省時、相對低成本的餐廳類型有更強的偏好。
- 酒吧的表現則在所有類別中最為疲弱,相較Q2和去年同期均顯示出顯著下滑,而且是連續3個季度有5%以上的連續下降。這可能與國外遊客減少、年輕人夜生活模式的改變、疫情後消費習慣的轉變以及政策性限制有一定關聯。
- 雜類飲食場所(茶飲、咖啡)整體上保持穩定,總收益和數量指數均有小幅度增長,這類飲食場所的靈活性和多樣化可能使其更能適應不同的市場需求。
當前香港知名的快餐店、茶飲品牌紛紛開始使用雲端的餐飲POS系統,基於QRcode掃碼點餐、線上外賣自取、搭建自身的會員CRM、外賣平台的接駁、online store來建立高效的數字化餐飲系統,來降低成本、提高客單價,幫助餐廳提升利潤。
4. 總結:
雖然2024年Q3,全港食肆在數據上展現出了企穩的跡象,香港的經濟前景也隨着國家近期推出一攬子提振措施而改善,以及美國啟動減息等利好整體環境的外部因素,均會為餐飲消費帶來一定支持,但是作為我們的食肆業者也應繼續在餐飲服務、菜品品質和創新以及用科技數字化來提升營運效率,增強自身的實力,來適應食客需求和消費趨勢的變化,應對外部經濟環境的潛在風險。
參考內容:
【最新】香港餐飲業最全數據趨勢分析(2024年Q2)|點擊看文章詳情
備注:
本文的相關統計數據刊載於政府統計處網站《食肆的收入及購貨額按季統計調查報告》(www.censtatd.gov.hk/tc/EIndexbySubject.html?pcode=B1080002&scode=540)。